近年来,黔西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以“五动融合”“四双”发力为创建主题,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示范廊带、凝聚同心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示范廊带、融汇各民族优秀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廊带、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廊带、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示范廊带“五示范廊带”新模式,奋力谱写黔西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融合示范带
夜色刚刚降临,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就开始上演“灯光秀”,有来自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北京、东北的旅客,他们在不同的季节,纷至沓来,登上望江台,留下这片高原上最美的人生记忆。
“政府大力支持文旅产业,有着北上成渝、南下广深‘五高一铁’交通区位优势,让我们这个吃住一体的露营基地,成为了黔西市文旅‘融合’的一个亮点,每天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享受着黔西不一样的旅游服务。这里有大型的苗族实景歌舞《苗韵化屋》,让游客在悠扬歌声中接受心灵的洗礼,滑翔伞运动项目,让游客体验着乌江地域美丽的风光,感受到运动的激情和释放。这些为黔西增添多样的文旅‘融合’魅力。”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活动教练兼管家的徐宇东这样对记者说。
化屋村坚持把农文旅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立足地方优势产业,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特色文化,感恩奋进、感恩思进,推进农文旅融合,加速产业发展,把文化资源、文旅资源、特色产业优势转变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优势,这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黔西民族团结进步新典范,2021年,化屋村获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黔西还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立足化屋村、丘林村、林泉海子、乌骡坝、柳岸水乡等村(社区)资源禀赋、民族特色、发展条件和民建中央等单位帮扶优势,深入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族文创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进全域旅游跨越发展,践行着全域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黔西模式”,为各民族的大发展展示着不同的资源舞台,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文创精品示范带
黔西以打造一个品牌、培育一批巧匠、建立一个基地、开发一批产品、设置一个示范展区、畅销N个销售平台“5个1+N”为抓手,打造“黔韵水西”公共文化品牌,培育“化屋苗绣”公共品牌,带动“文丽刺绣腊染”“一平书垌”等多个自主品牌发展,开发苗绣文创产品300余种,发展苗绣经营主体65家,带动200余名绣娘就业。推行“非遗+电商+手工”开发经营模式,将苗绣推向全国、全世界,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及社会影响力。
今年3月,黔西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黔西市水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水西大剧院升级改造运营项目合作协议》。推动中国唱片(成都)有限公司对黔西市“一场三馆”进行运营打造,广泛开展、推广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体育品牌赛事,整合闲散资源助力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为黔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精神家园示范带
近年来,黔西以化屋为龙头,搭建丘林、中果河、象祠、观音洞、水西洞等景点联动发展的示范带框架,有序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生态营地、鸭池河大桥交旅融合、中果河农旅综合体、黔梦·千海湖等项目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形成具备特色的示范“小廊带”,更好地融入“双5A”毕节市级示范廊带。持续开展“好生活·在黔西”系列活动及火把节、花山节、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廊带,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关丘林、大关盐号、洪水红二六军团临时指挥所、定新英雄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构筑精神家园与示范带“契合”。精神家园构建,成为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了黔西市推动地方发展、多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为各地游客来黔西旅游、工作、生活、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黔西的全面发展,做好“融”字文章,做好“游”字篇章,做好“玩”字序章,做好“精神”担当,“五动融合”提升“五示范廊带”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事求是,真正实现黔西产业强、农村美、全民富的崭新篇章,为黔西文旅、经济、民族融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助推黔西市民族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崭新模式,续写崭新篇章。
作者:郭翰